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师祖文一家搬进会泽新城啦!

来源:云南经济日报 2020-03-29 09:38:21
  • 关注微信

  • 关注微博

  这是一个悬崖上的村庄,地处小江流域河谷地带的石头山上。村里到处都是岩浆石,凸凹不平的大石头如同废弃的混凝土,崎岖的道路上还堆着不少碎石。“大石坪”这个地名,形象又贴切。

  村民就地取材,用无数的大小石块在陡峭的山坡上垒起了墙,或是用掺杂着碎石的泥土夯筑了墙,再盖上薄石板,就成房屋。在风雨和岁月的侵蚀下,这个小村庄显得很破旧。只有山坡上种的金边莲有点绿色,村里几棵开得鲜艳的夹竹桃透露着春意。


会泽县大海乡小江村大石坪村民小组全貌

  大石坪是会泽县大海乡小江村的一个村民小组,坐落在地震断裂带上。河谷两侧的高山十分险峻,壁立千仞,植被稀少,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。当地平均海拔1040米,年平均气温29℃,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。大石坪小组有34户113人,其中贫困户23户78人,今年将全部搬迁进会泽县城以礼安置点,实现从石板房到电梯房的“直过”。


会泽县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点二期西片区

  会泽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”的治本之策,作为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。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项目总占地面积3270亩,项目总投资83.6亿元,总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,建安置房271栋,安置总人口19298户81257人。其中,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835户62768人、同步搬迁人口4463户18489人。

  师正翠家就在大海乡小江村委会大石坪小组。笔者走进她家时,她正在水龙头前洗菜。这个瘦瘦的女孩,个子高挑,衣着和精神面貌与环境显得很不搭配。她家的住房和大部分人家的一样,唯独一间小房子上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比较抢眼。

  但是在村里,她家和别家最大的不同在于,兄妹俩都是大学毕业生。小翠2015年考上云南大学,2019年毕业,现在正在备考工作岗位,目前在小江村委会当信息员。她的哥哥师正平,201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,2019年进入温氏畜牧有限公司,现在罗平工作。一家4口有两个大学生,在这个小村子里,仅此一家。

  小翠的父亲师祖文,53岁,母亲李老存,50岁。这些年,师祖文不是没想过重新翻修房子,但是他们家还有比修房子更重要的事要做,那就是供两个娃娃读书。“娃娃从小听话,上进,读书用功,学习好”,这是师祖文两口子最开心的事。


 师祖文老家的住房

  房子只能对付着住。房子是毛石块垒的墙,有的地方糊了点泥浆,有的地方干脆连泥浆都没有,就是用“响石”堆起来的。师祖文说,他家从上几辈就一直住在这个村,他这一辈有兄弟5个,一人一间房,连成一排。房子是师祖文的父亲盖的,老人家今年80岁了,身体还硬朗,老两口和师祖文的五弟一起生活。

  师祖文家2016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今年3月,一家4口将搬进以礼街道新城二期以礼佳苑小区一栋80平方米的电梯房里。老家的石头房子将按政策规定拆除。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大海乡共搬迁进城安置3327户13002人,占全乡总人口的43.33%。其中整村搬迁3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。小江村搬迁进城300户1163人,师祖文家所在的大石坪就属于整村搬迁。

  “我想等两个娃娃读完书,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盖房子。没想到娃娃书读完了,自己却可以搬进县城,再不用盖房子了!这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情啊,感谢党的政策好!”说到这里,师祖文笑了起来。


师祖文一家在地里劳作

  村子的悬崖下,河坝里的几亩薄田就是师祖文全家的主要生活来源。已经开春了,夫妻俩盘算着给其中一块地种上花生,他们忙着整理地块,把大的土块敲碎,小翠帮忙清理杂草。旁边有的人家已经在平整水田,准备栽秧,拖拉机的轰鸣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里。

  李老存说:“家里有5亩田,就是种水稻,年底卖点谷子,能有六七千块钱收入。这些年,谷子收完后我就去昆明打点零工。那几年,家里两个孩子要上学,娃娃学习好,我们只有硬抵起。现在把他们供出来了,以后的路要他们自己走了。”

  师祖文对进城充满了信心。他说,老家这里交通和医疗都不方便,种点蔬菜都难卖,有点病只能耐着熬着。“听说那么多人都能搬城里去了,我也很想去。进城后,姑娘找到工作,就再也不会在这里了,再也不会回农村种地了!”

  师祖文身有残疾,家里还差着小额贷款,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好,姑娘读书时有助学金。搬进城自己可以去扶贫工厂打工,只要身体允许,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,反正也不闲着。

  师正翠说:“村委会信息员的活计不多,工作也不累。我得空就看书,准备就业考试。如果考不上就找个工作先干,生活是向前的,日子会越过越好。”

  对于进城,小翠充满了期待。这些年来,兄妹俩在外读书,开阔了眼界,离开这个村子已经成为他们一再思考的话题。她和哥哥曾经商量,不用两年,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爸爸妈妈从这里接走。走出了大山,即便父母不能做什么,他们也可以把二老养起来,因为他们已经有这个能力了。

  小翠说:“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提前实现了我们的心愿,我们一家人很幸福。进城以后要带爸爸去检查身体,做进一步的治疗,让他早点好起来。”

  说起丈夫的病情,李老存情绪一度失控,流下了眼泪。小翠轻轻地拉着妈妈的手,安慰着她。李老存说,儿子找到工作后,除了供妹妹读书,还给家里添置了电视机、电磁炉等电器。一家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,点滴改变着家庭的贫困面貌。他们坚信,好日子还在后头。

  春暖花开,新冠肺炎疫情逐渐缓解,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。就在记者采访时,村党总支书记顾学波来通知他们3月24日搬家。

  3月23日,小翠家开始收拾简单的行李。虽说东西不是太多,但床、铺盖、行李、炊具、餐具、洋芋、大米等等,凑起来也堆满了小小的院子。


 师祖文一家准备搬离故土 

  24日一大早,提前联系的小货车来到村头,一家子把头天收好的东西搬出石板房,装上了车。师正平正在从罗平县赶回来,直接到会泽新城相遇。搬新家的日子,一家子要享受团聚。

  小翠和爸爸妈妈坐上车,小货车开始在小江河谷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慢慢地行驶,扬起了一路灰尘。

  两个多小时以后,临近正午,车子来到了会泽新城。热闹的以礼佳苑小区里,各地的群众正在搬迁入住,人声沸腾。

  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二期项目第一批搬迁群众来自全县17个乡镇,共计4658户20052人。


师祖文在会泽新城的电梯房新家

  在大海乡、以礼街道工作人员和新城志愿者的引导下,师祖文快速办完了手续,领到了钥匙。

  其他搬迁群众和志愿者们七手八脚把他家的物资下了车,抬上电梯,搬进新家。

  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家,一家人难掩心里的激动和兴奋。谈到将来的打算,师祖文笑着对记者说:“以后就住在这里了,等安顿下来,我就出去找到点活计干。”(陈耀邦 秦本林 茅永坤)

责任编辑:李磊
免责声明:云南经济新闻网(《云南经济日报》)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  • 推荐
  • 新闻
  • 财经
  • 法制
  • 文旅
  • 教育
  • 汽车
  • 房产
6日上午,中共中央、全国人大常委会、国务院、全国政协、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。

2022年12月07日 19:10

嵩明县以“对标排头兵·勇做赶超者”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契机,积极创新助企融资模式,强化金融服务,完善配套机制,搭建政银、政银担合作新模式,聚焦金融营商环

2022年12月07日 16:48

12月4日22时06分,昆钢本部240万吨球团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,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低碳环保的昆钢新区260万吨球团生产线。

2022年12月07日 16:06

近几年,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,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、休闲化,休闲食品也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。

2022年12月07日 15:56

近日,由云南省水利设计院牵头的“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”课题组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2#支洞下游面顺利完成灌浆试验。

2022年12月07日 11:10

12月2日,省水利设计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周云一行到双柏县六街村开展挂包帮扶联建工作,帮助该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找准路子,破解难题,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

2022年12月07日 10:09

各地连日来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,在核酸检测、就医买药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。

2022年12月07日 09:59

,今年以来,我省压实工作责任,利用中央、省级专项资金,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,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,并通过“包保”责任等措施,切实提升农

2022年12月07日 09:56

12月5日,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,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如期开工,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(基金)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,涉及总投

2022年12月07日 09:45

12月6日,昆明多家电影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,宣布将于12月7日恢复营业,观众入场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。

2022年12月07日 09:35

关于我们 | 服务合作 | 广告报价 | 联系方式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声明
新闻爆料热线:0871-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:ynjjrbw@163.com

云南日报报业集团  主管      云南经济日报社  主办

本报法律顾问: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

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: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:53010202000680号

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71-64108623; 举报邮箱:ynjjrbw@163.com

云南经济日报社(云南经济新闻网)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